员工发展与关怀

17
01月
2025

用“硬实力”打造“软关怀”

发布者:小编

  走进“绿舟★★★”新材料野营房,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人性化关怀。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独立卫生淋浴系统,实现了一室一卫的标准间配置。为了增强静音效果,项目部还自制了具有隔音消音功能的隔板,为野外工作者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不仅如此★★★,房顶雨槽设计改良后可在强降雨下实现快速排水★,有效避免房顶漏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碳晶板替代竹木纤维板,环保性好★★、强度高且美观大方★★★,减少了铆钉连接及结构胶的使用★,让室内空气更加清新。

  基于人机工程学★★“人-机-环境★★”的设计思路★,对人体无损害,极简设计、质量轻、佩戴舒适。

  我们大力推广的新型复合新材料钻工值班房★★★,集节能环保、阻燃隔音等功能于一体,为员工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房间内,饮料柜★★、咖啡机等设施一应俱全,更设有EAP工作室★★★,内配减压按摩椅、音乐放松系统等,全力推行“EAP+”心理服务新模式★★,打造员工的心灵避风港。在胜利油田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等条件允许的地区,我们精心选址,在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集中居住共享公寓。公寓内部功能完善,设有住宿区、餐饮区、会议区、运动区等,可更好地满足在周边施工的一线员工住宿需求,让他们在辛勤工作后拥有温馨舒适的生活休息环境。

  问★★★:近年来,为改善员工在野外的生活工作条件,在生活设施的改良与升级上,石油工程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

  采用耐用性强★、易安装维护的新型复合材料制作★★★,能显著降低后期维护频率与费用、减少日常运营成本,性价比更高。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在钻井现场也能住得像家里一样舒服★。”华东石油工程东北工区50803HD钻井队员工分享自己的感受★★★,“如今井队的宿舍冬暖夏凉、结实耐用★,内部装潢也美观大方★★★,作为一线员工★★,切实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感受到了公司对我们的关怀。★★★”

  问:数智化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有哪些?在提质降本增效等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除了单栋营房,新一代沙漠公寓的制造也体现了项目部的精益求精★,无论是空间布局、设计理念,还是内部装潢、整体质量,都进行了革命性的升级★★★。★“以往的沙漠公寓也能防风防沙,但经过改进,我们在不增加营房整体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更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让单个房间的使用面积更大,而且设计更具层次感、更人性化★★★。”王轶介绍★★★。新一代沙漠公寓共14栋,具有全新设计理念★、全新空间布局、全新装饰材料等特点,集野外住宿、会议、餐饮★★★、洗浴等功能于一体,可满足55个人的生活居住需求。

  答:围绕“两化★★”深度融合总目标★,石油工程公司以满足业务需求、突破技术瓶颈为落脚点,研发了钻井优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装备物联网等一批新系统★,构建了★“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安全监控”三位一体“云”平台,在增效降本、科技强安、感知预警★★★、基层减负等方面助推石油工程数智化转型发展★★★。

  答:石油工程公司始终将改善员工野外生活工作条件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切实为一线员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全面优化现场工作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一线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一代“绿舟”新材料野营房的诞生,不仅解决了传统营房的居住难题,而且为在野外辛勤工作的井队员工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之所以命名为‘绿舟★★’★★,一方面★★★,‘绿舟’与★‘绿洲’谐音,寓意着材料绿色环保;另一方面,舟能载人渡河,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像舟一样,销往全国各地,为石油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王轶说★★。

  “井场慧眼智能头盔系统”拥有语音操控★、帽间通话、状态感知、人脸识别、实时互动等9项特色功能★★★,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创新突破,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一是开发了基于语音指令的应用操控技术★★★,能够精准理解和执行与业务紧密关联的操作指令★★★,可满足现场32项以上的操作功能需求。二是开发了基于噪声差分处理方法的语音采集降噪处理技术,通过声音信号采集硬件设计与算法结合,对信号进行连续差分计算消除环境噪声,形成了高精度语音采集技术★★,可实现在不同作业环境下主动语音通信降噪,降噪63分贝,语音指令识别率92%。三是开发了基于智能头盔信息的安全预警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算法和目标检测算法研究,实现了头盔佩戴人员7种自身风险的自动预警。

  “以前的老营房是铁皮房,住起来冬天冷、夏天热★★★,工作累了一天★★,回来也休息不好。★”谈起新材料野营房的设计初衷,华东石油工程新材料应用项目部负责人王轶坦言,“如何改善员工的居住条件,让大家更舒适地工作生活★★,始终是我们最关心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绿舟”新材料野营房在墙体材料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项目部与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深度合作,联合开发了新型蜂窝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保温节能、耐腐蚀★、阻燃、隔音等特点★★,为营房的质量和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使用环保材料★★、优化通风系统设计★,让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健康。良好的隔音效果还能使员工享受安静舒适的居住空间。

  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及云技术,让多种操作更加智能,让数据传输及存储更便捷。已实现30余项语音识别操控指令★★★。

  为实现初衷★★★,新材料应用项目部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广泛学习先进经验,明确提出了野营房“人性化、时代化、区域化、功能化、差异化★、价值化”的设计目标,并从营房设计、材料选型到生产细节制作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提升。同时,他们通过★★“科院+企业”★★★“高校+企业”“民企+国企”等多种合作模式,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其中,一体成型板材工艺取代传统的营房拼接焊接工艺,生产周期同比缩短30%以上★★;个性化积木式快速安装设计既提高了安装效率,又让营房的使用寿命延长约50%、运维成本下降约80%。项目部成立3年来,不断更新迭代产品,累计销售钻工值班房46栋、新材料野营房863栋★★★、沙漠公寓31套,创收上亿元。

  与前几代营房相比,新一代新材料野营房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外墙、保温材料★、内饰上采用了一体化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保温节能★★、耐腐蚀、环保、阻燃★★、隔音、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二是采用金属框架结构,防震性能好,具有高强度抗形变能力,能满足拖拉拽等工况,同时便于现场探照灯★、地线桩、空调柜等的安装。三是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可实现工厂预制、流水线式量产,在拼接方面可采取焊接或螺栓连接等不同方式,能单栋或多栋自由堆叠组合,装配简洁、快速、高效。四是采用装配式内装,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11月25日★★★,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设备专家通过井场慧眼智能头盔系统★,在千里之外远程指导四川普光3011-6井ZY205队的仪器工程师完成了综合录井仪的维修,保障了生产顺利进行★★★。“及时又高效,这套新装备太棒了★★★!”该工区负责人王玉府赞不绝口。

  ★★★“井场慧眼智能头盔系统实现了对现场生产更加及时、精准★、可靠的支持和把控,不仅在钻井、试油、物探等石油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可在炼油化工★、矿产开采等其他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在2024年中国石化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专家组成员对“井场慧眼智能头盔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

  模块化钢框架结构和新型复合一体板材的应用,使营房具有更好的抗震、阻燃防火★★★、抗形变和抗风能力★★,不仅能适应不同的现场环境,而且便于现场探照灯、房梯★★、地线桩、空调柜、横幅标语等的安装★。

  面对挑战★★,中原测控公司技术专家付全彬带领团队于2021年初立项,决心研发一款以安全帽为载体的智能化穿戴设备。他们深知,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现场生产安全、效率与协同指挥能力的全面提升。经过不懈努力,井场慧眼智能头盔系统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及数智化理念深入渗透★,石油工程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从现场应用智能穿戴设备★,到采用先进材料打造安全舒适的野外生活设施,每一项创新都是对员工安全保障与生活品质的深切关怀★★★。这些创新不仅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安全性★,而且让一线员工在艰苦的野外环境中也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

  我们专注于高质量专业软件系统的研发,有效提升了远程技术支持的能力。“钻井优化系统”凭借大模型分析与科学决策能力,对钻井液携岩指数、摩阻变化、待钻井眼轨迹等核心参数进行精细化优化★,实现了多学科间的远程协同一体化支持。在经纬公司设立的远程作业支持中心,可远程指导现场作业、复杂故障处理及解释评价等工作,有效解决了专家资源紧张、现场奔波频繁及效率不高等问题,累计远程监测超过5000井次,为近200口井提供了远程钻井优化支持★,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地质工程一体化系统”开创了前后方紧密联动、甲乙方同台协作的全新工作模式,已在胜利★、西南、东北、江汉、新疆等五大工区140余口井进行了应用。据统计,应用井段平均机械钻速提升26.5%★★,平均钻井周期缩短11.6%,优质储层钻遇率100%★★。“装备MRO物联网系统”能远程实时监测井场泥浆泵、绞车★★、转盘★、顶驱等关键设备的200余项参数★★★,实现了由“人工值守”向“在线智能监控”的转变,设备预警维保提醒率达到100%★,还获得了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化转型创新场景大赛二等奖。

  该系统由“防爆型”智能头盔终端和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两大部分组成★★★,攻克了语音与画面信息传输★★、防抖防爆降噪、云技术应用、数据采集分散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集成了无线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传感器等多项前沿技术,具备视频通话、集群对讲、拍照录像、实时回传、精准定位、遇险报警、人脸识别等七大功能模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率达到90%以上。2022年,井场慧眼智能头盔系统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严格测试,并取得了Ex ib IIC T4 Gb防爆级别认证,为在复杂施工现场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头盔就像戴在头上的直播平台,能帮助我们及时快速地掌握现场情况,实现全程覆盖。它的重量跟普通安全帽差不多,佩戴舒适,内嵌的散热风扇还是静音设计★,非常人性化。★★★”正在重庆涪陵工区红页16-7HF井进行录井施工的操作人员李汉江对新头盔非常满意。

  “它是我们身边的监督员,也是场外的智能团。”付全彬说。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已在150多口井及时发现并消除了300多个风险隐患,作业现场标准化管控水平大幅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效率提高20%以上。同时,专家通过平台★★“云问诊★★★”,实现了作业现场人员远程语音★、视频和数据信息的实时双向交互,对80余个疑难工程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决策指导,检修仪器设备50余次★,减少钻井事故复杂率15个百分点以上★★,有力保障了一趟钻成功率★★★。

  石油工程施工现场设备繁多、工艺复杂★★★,且多专业★★★、多工种交叉作业,使得安全管控难度增大★,作业风险也随之增加。传统的固定机位视频监控存在盲区,无法全面洞察风险隐患。同时,施工队伍分布广泛,仅靠专家跑井或驻井排除故障,难以发挥团队会诊优势,影响决策效果★★。加上手机等通信工具在油气防爆区域无法使用★,若遇到突发事件,双向通信与联动指挥较为困难★★★。

  采用新型环保隔热材料,能够有效减少热能流失,保持室内温度稳定★★★,降低供暖和制冷所需的能耗★★★,有助于节省开支、减少碳排放★。

  在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上,付全彬指着密密麻麻的亮点介绍:“每一个点代表一个作业现场。★★★”作为中国石化首套智能化穿戴设备系统★,该系统自2022年以来不断更新迭代,目前已开通400多个用户,在中原、江汉★、胜利★★、西南★★、西北等多个工区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应用200余口井★★,显著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了事故发生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创造了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还获得了4件专利授权、登记了3项软件著作权。

  不仅如此★★★,该系统还极大地提升了远程协同指挥效率。施工方和甲方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与作业现场视频连线,实时了解井场施工情况,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情况★★★,并下达参数优化、轨迹调整等作业指令。这种多方协同的指挥模式★,为深化油公司和油服公司一体化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