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

07
02月
2025

顺应人民心声和时代潮流的发展理念

发布者:小编

  习主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必须秉持“同球共济★★”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主席强调:“我们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释放正面效应,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中国致力于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发展优先,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主席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表明了当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中国人的鲜明立场和使命担当。中国的发展理念来源于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实践,也为大力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提供了借鉴。只有摒弃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充分尊重符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发展是硬道理。习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权利和必然选择,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过去一个时期★★★,一些“全球南方★★★”国家曾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绝大多数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如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球南方★★”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选择。中国的发展理念展示出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共商共建共享,核心是“共”★★★。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各个成员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谋安全、同促发展★。习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诉求,为国际社会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方向。

  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使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中国已经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以新时代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深刻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生动展现了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更是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根本办法。

  习主席指出:“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发展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中国在百余年奋斗中★,始终牢牢把握发展主线,充分认识发展任务的艰巨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以坚定的态度和强烈的行动自觉★★★,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蜕变,完成了从民不聊生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跨越★。通过发展,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实现和平发展,必须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胸怀★★。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同世界其他文明和平交流、互学互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大门;玄奘取经天竺,实现了古印度佛教经典在中国的传播★★;鉴真东渡东瀛,将唐朝的先进文化传至日本★★;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西贸易融通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互鉴、和合共生的典型范例。大漠漫漫★★★,驼铃声声,不仅传播了丝绸★★、瓷器和茶艺等,也极大推动了沿线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在中国先哲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可取之处,要以虚心的态度加以学习★★★,并丰富自己★★★。《楚辞》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汇融通、创新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构筑友谊★★★、加强合作的重要基础。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有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非唯我独尊,是人类文明丰富多彩的应有之义。从文明的共通性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最大公约数。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切实回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和共同诉求。这些要素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形成文明交流互鉴所追求的崇高境界★★。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沉渣泛起,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严重阻碍了国际社会交流合作。一些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界、大搞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以及以★★“价值观”为名划分敌友、拉帮结派的做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带来巨大阴影。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从深层次看,问题的根源是发展严重失衡,和平没有保障★★,公平正义得不到有效维护★。2015年9月,习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之后多次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深刻阐述。要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摒弃冷战思维与零和思维,真正做到在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在不久前发表的重要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中★★★,全面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发展路径与发展格局等★★,有助于进一步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制度优势及其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意义。为此,本期理论版特辟专版予以阐释★★。欢迎广大读者参与探讨这一话题。

  中国不断凝聚发展的国际共识,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一是通过元首外交加强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习主席在多边★★、双边等多个重大外交场合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落地。二是中国政府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国际社会聚焦发展议题。中国发布《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全球发展报告》等★★★,阐述全球发展倡议的目的、理念、行动及与联合国对接合作等立场观点★★★,提出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政策建议。三是开展机制化经验交流★★★。比如★★★,举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在论坛框架下共享发展经验。四是把共同发展理念扎实落实到行动上★★★。中国不仅是全球发展的倡议者,更是促进发展的行动派★★★。中国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推动倡议落地。比如,中国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等★★。

  事实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习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主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重申了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分享的重要经验,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重新关注发展问题、汇聚资源解决发展问题★★★。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致力于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