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媒体

21
02月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王仁海:以无限的改革和改变守住我们不变的立场和价值

发布者:小编

  《唐宫夜宴》节目的火爆出圈让我们找到了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让技术有思想,让视觉有灵魂★★★。

  11月8日★★,王仁海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第18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领取长江韬奋奖奖杯

  有关部门领导观看电影《唐宫夜宴》演出后给予高度肯定,说河南台的工作是开创性的,正在书写新的电影历史。长期以来★★★,世界电影都是美国在领跑★★,《唐宫夜宴》在改变观影方式的同时★★★,也在以崭新的作品样态★★,向着未来电影出发★。

  河南台创办的《阳光少年报》以150万份的发行量被有关单位称为★★“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案例”,它的创办得益于较早捕捉到了青少年提升新闻素养的需求★★。

  2021年7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郑州组织召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类节目座谈会★,总结推广河南卫视优秀节目创作经验,交流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成果★★,部署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化类节目创作播出工作。

  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和新技术挑战★。回望来路,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积极运用AI、XR等技术,打造新质视听产品★★★。2024年6月6日,由河南台打造的国内首个以★“东方审美+国风国潮”为核心的AI创作和应用平台——★★★“大象元★★★”AI创作和应用平台上线发布会在郑州举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媒体发展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是★★“躺平★”等待输血★★,还是勇于开拓、自我造血★,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河南台勇敢选择了后者★。

  河南台怎么办★?怎样才能把文化爆点和出圈点把握住,把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预判住,都是新课题。我们必须突破现有的创作惯性,找到新的突破点★★、着力点。

  我们期待的新文化应该兼具导向正确★★、思想深刻、大众共鸣、审美高级、样态创新★★、技术先进等特征。

  新闻宣传出彩、文化传播出圈,得益于较早提出了讲好领袖故事★、创造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的新文化、做好内容跨界传播的理念。

  电影《泰坦尼克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只有买到了船票,才可能经历一场伟大的爱情。你不上这艘船★★★,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奇遇★。

  2023年11月★,河南台创作的《的回信》《平凡英雄》《创出新天地》《大河奔腾新时代》《新型复兴号从这里奔向C位》《一泓清水北上》等6部作品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大奖。

  第一,河南台的创新发展之路★★★,就是贯彻落实习指示要求的实践之路★。

  第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媒体进行系统性改革。这标志着主流媒体的融合传播、融合发展、媒体格局会进入一个巨变阶段。对此,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资源储备,还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

  河南台以开创性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重点项目选题征集★★★、工作室制、揭榜挂帅机制等高效推进内容生产的提质增效★★★。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从2021年春节开始创作,已经播出4季28期★★,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大流量★★★、现象级产品★★,其中★,海外传播量超过8000万★,外交部发言人及70余家驻外使领馆多次向全球推介,增强了世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对中国现代文明的认同。

  河南台的新文化创作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着循序渐进的升华过程——媒体定位从“文化河南”到“文化中国★★”★,再到“新时代、新文化★★”★。

  新时代,新文化★★★,新传播★★。创造新时代的新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自觉和浓郁的基因底色,是习文化思想的显著要求,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时代映照★★★。

  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心、核心资源向移动互联转移,陆续搭建了大象新闻客户端★★,组建了大象新闻中心★,坚持“台就是端★★、端就是台”“台端一体★、全台上端★★”★,全台所有媒体业态的重点内容在客户端首发、音视频资源向客户端汇聚。

  我们创造了以电影《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未来电影新样态★,但如果我们未能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资本投入★★、技术投入、内容生产比我们实力强得多的机构就会加入进来,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之所以成功抢占新赛道,得益于我们提前搭建大象元AI创作和应用平台。

  作为媒体改革的探索者,总结河南台得以突破困境谋发展的经验★★★,我有三点体会——

  2018年★★,在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台★”)最低谷的时候★,我毅然回到这里工作。

  我们的生存能力还需要逐步提高。如果我们不再进一步创新,优势会丧失殆尽。好做的改革★,我们基本做完了★★★,后面的改革注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实施薪酬改革,绩效分配向宣传一线倾斜★★。实施人事改革,破格提拔一批“90后”走上关键岗位,让有才华、有闯劲的年轻人挑起大梁。通过系统性改革★★,激发了内生动力。中央改革办向全国推荐河南台的改革经验★。

  电影已经在北京鸟巢和上海长宁等一线城市的文化地标区域落地上演,实现了观影方式从“静态观赏★★★”到“动态体验”的转变,开创了视听新样态。

  我们还实施了广电大V孵化计划,打造出10个千万级★、多个500万级账号为引领的新媒体集群,贯通跨界融合传播渠道,实现主流价值全方位覆盖★。

  落实“两个结合”和“两创”要求★★★,河南台找到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方式,才有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广泛影响;落实“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要求,我们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才有了新闻融合传播等多个指数连续3年位居省级媒体前列★★。

  河南台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实现的,是全台干部职工在最艰难的时刻同心协力,以舍小我顾大家倾情奉献成就的。大家共同承担了改革转型、浴火重生的阵痛★★★,才完成了今天的重生和蜕变★★。

  经过6年奋斗,目前大象新闻客户端总下载量1★★.6亿,综合传播影响力位居省级媒体自建平台头部。

  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河南台抓住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我们在思维方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讲述方式上的矛盾和差距★★★,进而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了★“融合传播、转型发展、有用有效★★”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新时代、新文化★”的媒体定位。

  电影《泰坦尼克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只有买到了船票,才可能经历一场伟大的爱情。你不上这艘船,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奇遇。

  6年来,我和全台干部职工认清形势困难★★★,找准问题和症结,抓住主要矛盾,明确★“融合传播、转型发展★★、有用有效”的发展方向,以深化改革、文化建设★、技术重构为动力,闯出了★★★“以优质内容生产打造品牌、以移动互联传播扩大品牌影响、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

  目前★,河南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什么?是大象新闻客户端,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是这些亮点都是资源配置型,不是自我造血型。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先后荣获中央宣传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27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综艺节目奖、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作品、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2024年3月被选入全国第六批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习为该丛书作序★。

  实施新闻资源集约作战、文艺资源一体化运营,全面实施项目制、工作室制,培育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一批精品生产团队★★★,释放了生产力。

  2023年12月28日,河南广电整合全台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等资源,打造了高标准国际传播平台——大象国际传播中心(EICC)。

  目前,大象国际传播中心已经在YouTube(优兔)★、X(原推特)、Facebook(脸书)★、Instagram(照片墙)、TikTok五大海外社交平台开设EICC和“Elephant”官方号,粉丝总量突破120万,其中90%为欧美英语用户。

  近年来★,我们倡导践行新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找准风气方向、人心所向、审美取向★★,推出了以《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凤鸣朝阳》为代表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和《中国节气》《中国家宴》《常识中国》等文化节目集群,扛起了文化传承创新的大旗。

  我们最根本的工作是什么?是生产优质内容。移动互联技术和平台并不是商业公司的专属,理应为我所用★★★,为广电发展所用★★★。

  在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上,我作为主论坛嘉宾进行了发言,但是在台长论坛听了十几位台长发言后,我坐不住了★,每个台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办法。如何重新调整★★★,深化改革去抢占移动互联的主赛道,这给我们的压力特别大。

  电视政论片《雄关》荣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24年11月,河南台创作生产的《从延安到红旗渠》★★、《的回信》第二季★★★、《★★“智能石头★”保安澜 黄河★★“进”电脑更近一步》、《甲骨文申请上两会》★★、《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怕苦就不要当员》等6部作品获得第34届中国新闻奖★,开创了河南台年度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最高纪录。

  从这个平台出发★★,我们推出的虚拟现实沉浸式电影《唐宫夜宴》和《隐秘的秦陵》,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分别重新构建了盛唐时期繁华的都城景象和秦始皇陵的历史场景,观众利用科技感十足的佩戴设备,感受文化与科技的完美交融,体验历史的震撼与文化的多彩。

  2024年9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央★★★、国务院授予河南广电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并作为唯一的集体代表上台接受的颁奖;2023年11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河南台集体记大功★★,对包括我在内的8名个人记大功★★★。